篳路藍縷的創校歷程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返回首頁

:::

活動宣導

:::
篳路藍縷的創校歷程

篳路藍縷的創校歷程

牡丹學校沿革
一、日據時代
民國29年8月由地方熱心教育人士何隆盛先生倡議及連乞來先生、盧元善先生的協助,成立校舍建築委員會,校址位在牡丹下坑口。
民國30年(昭和十六年)4月1日正式成立「雙溪鄉東國民學校武丹坑分教場」,由呂怡樂先生出任主任。

二、台灣光復初期
光復後,接收之時仍名分班。民國35年(西元1946年)1月1日,改稱雙溪國民學校牡丹分校,當時分班主任為呂傳忠先生。
民國35年(西元1946年)11月26日,正名臺北縣牡丹國民學校,學校初創時,共有教職員5名:教導主任呂傳忠、教員許彩雲、許秋林、助教游美錦
、張敬肚。民國36年(西元1947年)2月20日(另牡丹國小沿革記載為5月26日),首任校長張迺顯到職視事,其他教職員5名:教導主任張基祥、教員黃再興、張俊光、黃素英、史國華。時牡丹地區煤礦業再告興盛,原分教場校地已不敷使用,校地乃遷至今牡丹國小三貂村政光3號現址。民國39年8月,又設置燦光分班於石笋坑,學生至四、五年級始續至本校上課。
民國40年8月,設金山分班於定福,假瑞三金礦公司福利社充當教室,俾當地礦工子弟上學,同年11月2日張校長猝逝,由教導主任吳天生代理校務,至12月24日由程錫欽接任校長,至54年9月30日退休(共在任14年),由葉瑞珍校長接任。

三、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至今
民國57年8月1日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,校名更改為雙溪鄉牡丹國民小學,61年10月11日葉校長調任雙溪國小,由趙昕接任。
民國65年,人口屢增,班級數增至18班,加上燦光分班及金山分班共20班,學生數近千人。民國70年8月15日趙校長調大埔國小,由柯楚接任,民國72年9月5日停職,由教導主任陳仁明代理,陳主任於民國73年8月1日調職大同國小後由教員張敬肚代理校務至同年12月24日乃由督學宋治國代理校長。民國74年8月10日由高進雄接任校長。
民國76年8月金山分班、77年燦光分班俱裁撤,併入本校。
民國78年8月15日高校長調成福國小,由許利楨校長接任,時學生人數為137人。
民國82年8月2日許校長調任更寮國小,由林永蒼接任,86年8月1日林校長調任東山國小,由何建漳校長接任,學生人數為56人,89年8月1日何校長調任彭福國小,由李化愚校長接任,學生人數為56人。
民國95年8月1日李校長退休,由吳岳聰校長接任,100年8月1日吳校長調任光興國小,由曹愛鳳校長接任。103年8月1日曹校長調任興福國小,由范瑞瑩校長接任,學生人數為34人。